本次活动由省水利厅主办,省水利河口研究院(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)和省水利学会共同承办。活动现场宣读了省水利学会水文化专业委员会成员调整情况,揭牌了省水利学会水文化专委会秘书处★■★■◆★,公布了省水文化专家库名单,并详细解读了《导则》的内容条款。活动还设置了交流环节★■,长江委宣传出版中心水文化建设处处长■★■★、《水文化》杂志社社长易文利作了主旨报告◆■★★;绍兴市以“曹娥江大闸的水文化融合实践与探索”为题,分享了水工程与文化融合典型案例的经验与做法。
“《导则》是浙江水文化工作又一个标志性成果■◆■■★★,为全国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工作提供了样板”,水利部办公厅一级巡视员李晓琳如是评价。
为进一步贯彻落实《导则》内涵精神,打造更多水利工程和文化融合的典型,活动还发布了浙江省第四届水利工程文化融合典型案例,并启动★◆“第五届浙江省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典型案例”的征集活动◆■。
西湖疏浚的淤泥★■★◆★◆,化作了苏堤春晓。曹娥江大闸的浪涛,铸就了娥江飞虹的奇景。水利工程不仅是守护浙水安澜的硬核屏障,也是支撑乡村振兴、共同富裕,助力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的丰富载体。
以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为核心,以沿江两岸丰富的人文自然工程景观为烘托,配套建设以星宿文化和名人说水为核心◆■★■◆、以★★★“安澜镇流◆◆★◆★”“雄闸应宿◆■■★”■★★★■“娥江流韵”“治水风采”等颇具特色的■★■■★◆“娥江十二景”为重点的人文景观项目★★◆,并利用景区室内外空间布设曹娥江大闸陈列馆★★◆■■,将大闸工程与文化★★★◆★、生态■◆◆★、旅游等现代功能有机结合,实现一步一景■■★。
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■◆◆◆◆★,进一步发挥水利工程综合功能,3月6日上午,全国首个水利工程和文化融合综合性省级地方标准——浙江省《水利工程文化融合导则》(以下简称《导则》)在杭州正式发布,填补了我省水利工程文化融合建设体系的空白。水利部办公厅一级巡视员李晓琳★◆、省水利厅副厅长吴宏晖出席仪式并致辞。
柯桥区鉴湖综合提升工程位于柯桥区柯岩街道叶家堰居,地处鉴湖核心区,面积0◆■★■★★.79平方公里。2014年开始■◆,柯桥区以“五水共治”为抓手■★■★◆★,启动实施了鉴湖(西段)综合整治工程。2023年,叶家堰居以建设“千万工程◆★★■◆■”示范带为契机,依托鉴湖特有的水资源禀赋和水文化底蕴,融合唐诗、黄酒、鉴湖等文化元素,盘活闲置资源,联合区文旅集团投资约1.6亿元,打造“鉴湖渔歌★◆★◆★”带综合体★◆★■◆,目前已形成包括“鉴里荟”“鉴空间”等品牌为特色的“鉴湖渔歌”带水乡共富示范样板,吸纳了包括“全球十大书店■■■◆”先锋书店在内的文旅项目30多个■★◆◆■★,落地商家 40多户,充分发挥了河湖的生态文化资源对深化★◆★★“千万工程”、助力乡村振兴、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。
精心设计大闸主体建筑■★★,凸显“中国第一河口大闸”的现代水利工程建筑美学;有机融合绍兴先贤的治水精神、古代水利工程的建筑风格、古三江闸的“应宿★★■★■”文化等元素◆■★◆◆,传承发扬水闸文化■◆◆、星宿文化★◆◆★■、石文化、流域文化等★■★◆◆;鱼道设计◆★★◆■、绿化景观★★◆★■■、景区建设等注重生态优化,共促人水和谐■◆;通过国情水情教育、水利科普宣传、亲水文化活动举办等,深化以科技、生态■■、人文、社会教育为主线的工程水文化传播与创新。
曹娥江大闸正是秉持着“尊重治水历史、传承文化根脉★◆、守护社会民生★★◆■■、保护自然生态”的原则,工程将绍兴先贤的治水精神、古代水利工程建筑风格、治水典故传说与现代水利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,融合工程与生态,现代与历史■★★,城市水利与民生休闲,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水利工程的精神追求。
作为全国首个省级水利工程文化融合综合性地方标准◆■■◆★,《导则》从水利工程文化融合的原则、形式、工程建设、运行管理和成效评价等方面做出严格规范与具体细化,并明确了融合的目标■★◆■■、主题和方式,为水利工程规划、设计◆◆★★★◆、建设、管理中融入文化元素指明了技术路径和价值导向,也为助力全国水工程文化融合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浙江方案。“下一步,省水利厅将加强宣传推广,让更多人了解《导则》。同时,鼓励各地大胆创新实践,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水利工程文化融合项目★◆★■★。”省水利厅副厅长吴宏晖表示。
鉴湖又称镜湖,由东汉会稽太守马臻主持修建,是我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,现存鉴湖江全长约22公里◆★,其中■★,柯桥区段长约12.48公里,水域面积约2■◆◆■.22平方公里,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,因水域广、水质佳、风景美,赢得历代许多文人墨客前来观光■◆★■,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。据统计,历史上歌颂鉴湖的诗歌多达1500多首■◆■■。2023年■◆■,鉴湖江入选浙江省首批重要水利工程文化遗产资源名录。